≡ Menu

五個技巧,簡單學創新

以提出「創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聞名全球的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Clayton M. Christensen),繼討論企業如何面對與開創破壞式創新的【創新的兩難】【創新者的解答】等書之後,在新書【5個技巧,簡單學創新】中,透過訪談近百位革命性產品與服務的發明者或企業執行長,從過往的企業角度,轉而聚焦於人如何鍛鍊「個人創造力」。

• 疑問 (Questioning)

創新者是老練的疑問者,熱中於疑問探究,經常質疑現狀。他們喜歡問「若我們嘗試這麼做,會怎樣呢」,藉此了解現今的實際狀況、為何會是如此情況、以及可能改變或顛覆目前情況的方法,藉以觸發新的泂察、連結、可能性與方向。一般來說,創新者總是呈現較高的「Q/A」率:在談話中提出的疑問多過解答。

• 觀察 (Observing)

創新者也是細心的觀察者,他們仔細觀察周遭世界,包括顧客、產品、服務、技術與公司,這些觀察幫助他們獲得洞見,產生新做法的構想。

[continue reading…]

急著成功的人的不急的技術

在講求效率的時代,街上隨處可見「速成」「立即見效」的宣傳招牌,書店裡也充斥著宣稱可以教你快速從谷底翻身的成功之道。潛移默化之下,導致人們看到卓越人士的好表現時,總以為他們的成功來得輕鬆、來得很快。

然而,【急著成功的人的不急的技術】作者吉田典生要告訴你,成功的關鍵,其實來自於「不急的技術」。作者從以下六個面向,解析最容易讓人心急慌張的情況,提醒人們別在邁向成功的路上「求快而失速」。

1. 成功者的問題解決術:你自己不亂,問題就不會是問題
心急的人看到問題馬上行動,成功的人刻意找不同意見來比較

遇到問題若不立即解決,似乎就會被冠上愛拖延的臭名。書中提出「購物車思考法」,要你在面對問題時慢慢思索,只要一想到答案或線索,就先放在「購物車」裡保存起來,不要直接按下「結帳」的按鈕,繼續瀏覽搜索,看看是否能激盪出更好的選擇。

[continue reading…]

設定目標四要點

人之所以會豪情壯志地訂下目標,最後卻落得虎頭蛇尾、一事無成的下場,原因在於人們往往會認為,朝著目標前進的路途是很辛苦的,因而在無形之中,帶給自己莫大的壓力。【未來記憶成功術】的作者池田貴將認為,想要更靠近成功,一定要先改變自己對於目標的看法,找出「現在就想行動」的動力與充實感。池田提出四個要點,帶領讀者重新定義「目標」。

1. 訂定目標不是為了改變未來,而是影響現在!

「一年後我要瘦10公斤」「30歲時我要存到兩千萬」… 我們都會幻想達成目標後,就可以有更好的未來!但事實上池田貴將認為,訂定目標並非為了遙不可及的以後,而是為了讓你當下的行動更明確。有了明確的目標,每天的行動就不會失焦,才能讓自己更扎實地做好每件事。

[continue reading…]

無法正確「發現問題」的四個原因

面對問題時,許多人習慣直接尋找解決方案,忽略了必須先了解問題本身這個重要的步驟,造成解決方案與真正的問題間出現嚴重的隔閡,不僅問題沒有獲得妥善解決,更因錯誤的解決方案而迷失方向。

【發現問題的思考術】作者齋藤嘉則指出,在提出解決方案前,應先深入思考問題本身,才能正確的設定問題,對症下藥。那到底「問題」是什麼?齋藤引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 (Herbert Simon) 的一段話:「解決問題就是設定目標,發現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異,找出適當的解決工具。」換言之,問題 = 目標 (應有的景象) – 現狀。然而,大多數人無法正確發現問題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四種:

[continue reading…]

資訊整理三步驟

日本雅虎營運長安宅和人,在【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一書中,解說了針對工作,有目的地大量蒐集資料,又該如何從大量資料中淬煉出有意義的議題,到簡報溝通系統性架構。

資訊蒐集與整理的流程:蒐集 –> 加工 –> 呈現

步驟 1. 資訊蒐集:以五力分析為基礎,搭配法規與技術進行資訊網羅

想要獲取有意義的資訊,最好從關心的主題出發,針對策略大師麥可‧波特 (Michael Porter) 所提出的「五力」,以及「技術」和「法規」這七種要素,探詢相關數字、業界常識,以及當前主要課題,就能拼湊出可能的有用議題。

[continue reading…]

Book#014 – 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0014-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Why Skills Trump Passion in the Quest for Work You Love
Cal Newport
20120918

這本書實在是太棒、太精彩了!作者首先論證為什麼「跟隨你的熱情」對大多數尋找工作、事業、志業的人來說不是一個好建議,甚至有害,接著,再回到探討那麼究竟該如何尋找、建構你所熱愛的工作、事業、志業,作者透過系統性的架構,逐一提出應對策略及實務作法,並同時結合許多個案作為例證,協助讀者更容易了解。作者在書中的獨到見解,提供了就業與創業的方向與指南,這本書對於在學學生、剛入社會的年輕人,或是目前正處在掙扎於事業決策點的人來說,絕對是一本必讀的好書,超級推薦!

About This Book

By the summer of 2010, Cal had become obsessed with answering a simple question: Why do some people end up loving what they do, while so many others fail at this goal? This book documents what Cal discovered in his search. The insights in this book will free you from simplistic catchphrases like “follow your passion” and “do what you love” and instead, provide you with a realistic path toward a meaningful and engaging working life.

[continue reading…]

學習費米推定,鍛鍊假說思考力

或許你曾聽過這樣的面試問題:「全世界平均一天共吃掉幾片披薩?」「全美國有幾間加油站?」「太平洋的水共有幾公升?」這類型的問題稱之為「費米推定」,源自於核子「原子力之父」的諾貝爾獎得主恩里科‧費米 (Enrico Fermi) 所提出的經典命題「芝加哥有幾位鋼琴調音師?」

此類型問題的最大用意,並非要求精確答案,而是鍛鍊一個人的思考邏輯,以「概算式思考」大膽設立假說與推估依據,先做出最有可能的結論,之後再利用各種調查資料,進一步提高答案的準確度。

日本思考學大師細谷功在【不用腦袋思考,你就一輩子領死薪水】中強調,費米推定的問題看似無稽,但其實是鍛鍊一個人跳脫「追求標準答案」的僵化思維,而推估答案的方法,主要就是針對問題建立相關的假設,然後再大膽擬定可能比例與數字,據此計算出結果。細谷功以「日本總共有幾間髮廊?」為題,解說費米推定的基本思考流程:

[continue reading…]

向 TED 學習簡報的技術

TED 是 Technology (科技)、Entertainment (娛樂)、Design (設計) 的縮寫。1984 年在美國加州創立,自 2006 年起,過去的演講內容被陸續上傳至 TED 網站,供全世界免費觀看。如今,TED 已成為跨界的智庫、對話的平台,以及實現創意或觀點的舞台。

TED 最大的特色就是每位講者必須在 18 分鐘內 (人類注意力的極限),用「說故事」的方式分享經驗與想法。對全世界的觀眾來說,TED 上的影片不只是「網路上的哈佛」,更是「簡報的新典範」,全球各領域的名人都在這裡交流觀念,展現出最頂級的簡報技巧與演說訣竅。

有效傳達的三個心法

  1. 具體 (Specific):獨一無二的主張、體驗與觀點
  2. 簡潔 (Simple):一槍命中的說服力道
  3. 真誠 (Sincere):來自情惑的共鳴最有效

[continue reading…]